在外科手術后,患者的切口雖然經過了縫合,但在其完全愈合前,仍然是一個潛在的感染風險點。有時,在術后復查或評估時,需要對切口及其周圍區域進行超聲檢查。此時,如果使用了非無菌型耦合劑,它接觸到的可能不僅僅是看似愈合的表皮,還有那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隱性創口”——如縫線周圍的微小針眼、愈合不良的細小裂隙等。
“隱性創口”是細菌入侵的“后門”。雖然手術切口表面看起來已經閉合,但其深層的組織仍在修復過程中,局部的防御能力依然較弱。縫線穿過的針眼,更是直接連通皮下組織的通道。這些“隱性創口”為細菌的入侵提供了便利的“后門”。
非無菌耦合劑是潛在的“帶菌者”。非無菌耦合劑在其生產過程中允許存在微生物。如果將其涂抹在含有“隱性創口”的手術切口區域,這些微生物就可以輕易地通過這些微小的“后門”,侵入到皮下組織,從而引發術后切口感染,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滲液,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切口裂開、需要二次清創。
法規標準已明確警示。YY/T 0299-2022《醫用超聲耦合劑》新國家標準中,將“非完好皮膚”列為必須使用無菌耦合劑的場景之一。這里的“非完好皮膚”,就包含了所有術后未完全愈合的切口,無論其表面看起來多么完好。
在對任何術后切口進行超聲檢查時,都應審慎地選擇使用醫用無菌型耦合劑,以防患于未然。
平創醫療的無菌耦合劑正是為包括此類高風險場景在內的所有非完好皮膚檢查提供安全保障,平創醫療的無菌耦合劑采用小支裝一次性使用的設計,有效避免了交叉污染。特別添加高效殺菌劑,更能為這些微小的“防御缺口”提供額外的化學防護。